微信 手机版
首页 > 热点 > 滚动 >
演出、旅游、电影……暑期经济折射消费新活力 2023-08-26 04:54:46  来源:腾讯网

近日,甘肃省敦煌市碧空如洗,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景色如画,引人入胜。图为游客在月牙泉景区游览。 新华社发(张晓亮 摄)


【资料图】

​眼下,暑期已经接近尾声,但由演出、旅游、观影组成的暑期三大热门消费场景热度仍在持续——

演唱会、热门剧目“凡开票必秒光”,电影大盘连续60多天票房破亿元,旅游景区一票难求,音乐节、露营节等消费“爆点”不断涌现……

今年暑期文旅消费市场为何如此火爆,消费场景有何新特点?未来文旅消费如何迸发出更大潜力?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。

大型演唱会和户外音乐节拉动暑期演出市场持续升温,一些口碑剧目“凡开票必秒光”

6月29日至7月2日,一位人气歌手一口气在海南省海口市开了4场演唱会,共吸引15.46万人次观众入场。有统计显示,15.46万人次中,海南省外观众占了61.5%,达9.51万人次。演唱会带动海口全市4天实现旅游收入9.76亿元,这个数字是当地端午假期旅游收入的3倍。

这个暑假,全国演出市场持续升温,大型演唱会、户外音乐节、话剧、儿童剧、音乐剧、戏曲、舞蹈……各类演出场馆被安排得满满当当,“凡开票必秒光”成了一些口碑剧目的常态。

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出票务信息采集平台监测,截至6月30日,全国各主要票务平台在售的7月1日至8月31日的暑期演出项目总计超8000个,在售演出场次达3.7万场。大型演唱会、音乐节和各地景区的旅游演艺项目,成为暑期文旅消费的热点。

“从演出的种类、场次、总体收入来说,这个暑期演出市场迎来了一次集中爆发。一些抢手的演唱会和音乐节甚至出现数十万歌迷在线抢票、开售秒光的场面。”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睿告诉记者,从演出内容看,大型演唱会和户外音乐节热度最高,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;小型现场演出也表现抢眼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演出市场对举办地城市消费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。跨城观演成为大型演唱会、音乐节的主要消费趋势,对交通、住宿、餐饮等周边消费形成强大带动作用。越是大型的演出活动,其吸引力半径越大。有估算称,每一元钱门票大约能带动七到八元左右的其他消费。

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,今年暑期档(6月1日-8月20日)演出市场票房为33.21亿元。其中,音乐类占比93.2%,共30.96亿元,音乐类中又以演唱会为主,共计26.43亿元;戏剧类占比2.9%,共9554.5万元;曲苑杂坛类占比2.8%,共9263.9万元;舞蹈类占比1.1%,共3599.5万元。

“暑期档演出市场的火爆,完全在业内人士的预料之中。供需结合共同促成了演出市场的加速回暖。”姚睿分析,从需求端来说,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,让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得以释放;从供给端来看,经过认真打磨,国产原创演出和剧目在品质上有明显提高,演出市场涌现出一批不同类型的优秀节目,如舞剧《只此青绿》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《咏春》等。

“演出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,也折射出观众日益增长的消费意愿。如今,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更突出交互感、场景感和代入感,观众更愿意身临其境,感受现场音乐、舞美、灯光的魅力。结伴观看演出还成为年轻人的一项社交活动。”姚睿说。

暑期旅游市场迎来客流高峰,6至8月国内旅游人数预计达18.54亿人次

今年暑期,北京旅游市场的火爆程度有目共睹:故宫等热门景点的门票几分钟就被抢约一空,街道上人群熙攘,就连地铁站也比往日更为拥挤。

为了抢到票,来自湖北武汉的游客卢先生专门制作一张表格,上面罗列着自己的出行时间、提前预约天数、放票时间、预约渠道等。即便这样,好几个热门景点的门票,他还是没抢到。

为进一步挖掘扩大热门景区预约供给量,北京市景区采取分时预约、错峰出游、5A级景区提前开门分散客流等举措,方便游客观光游览。

从回民街的烟火鼎盛到大唐不夜城的流光溢彩,古城西安在这个暑期人气火爆。抖音、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,西安各大旅游景点人山人海的视频出现频率极高。

“今年暑假来西安的游客明显增多了,最近感觉特别忙。”据一位西安网约车司机介绍,最近在陕西历史博物馆、大雁塔这些热门景点,很容易就能接到网约订单,平均每天订单量比往常增长15%。

一桌、一椅、一锅、一人、一帐篷……坐看云卷云舒,卧听潮起潮落。这个夏天,浙江玉环的海山星空营地、玉环湖“好篷友”营地等热门营地,成了当地旅游业“顶流”,预订几乎天天爆满。

“暑假以来,我们一直在超负荷工作,只为能让客人获得更舒适的体验感。今年刚开发的滩涂拾贝、各式轻运动、篝火晚会等新项目最为‘火爆’。”海山星空营地主理人季伟杰告诉记者。

中国旅游研究院(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)国际研究所所长、副研究员杨劲松告诉记者,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,这个暑期是过去五年来旅游市场最火热的暑期,预计6、7、8三个月国内旅游人数达18.54亿人次,占全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的28.11%;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.2万亿元,约占全年国内旅游收入的27.46%。

携程公共事务部总监陈理楠告诉记者,今年暑期旅游热门玩法包括玩水、夜游、音乐节等。持续的高温“蒸烤”,催生“避暑游”热度攀升,滨海旅游、水上运动及室内温泉酒店等旅游方式备受欢迎。美团、大众点评数据显示,“玩水”成为平台上的高频搜索词汇。面对白天的炎炎烈日,不少人选择夜间出游,主题乐园及水上公园夜游、城市夜游、乘船夜游等夜间观光游览项目走俏。深受年轻群体青睐的音乐节、演唱会,成为暑期移动的“制造机”——音乐节开到哪里,年轻游客就涌向哪里。据携程不完全统计,7至8月全国有超百场演唱会、音乐节举行。

“今年暑假旅游市场加速回暖,重要原因是三年疫情中积压的旅游需求集中释放,还出现了青少年‘课本游’、美食旅游、房车旅游、特色民宿和城市漫步等特色旅游。这是由于大众旅游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,人们普遍参与更加个性化的旅游活动,消费场景更加多元;各地纷纷发放旅游消费券,不少景区景点降价免费,鼓励和引导人们出游。”杨劲松说。

暑期档总票房突破195亿元,中国电影市场稳步健康走向复苏

截至8月24日,2023年暑期档总票房已超过195亿元。距离暑期档结束还有不到一周时间,业内人士预测,今年暑期档电影票房有望突破200亿元。而在此之前,暑期档电影票房连续三年不及100亿元。

“今年暑期档的表现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,整个电影行业正经历恢复性增长,多部电影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。”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看来,今年暑期档不仅有头部电影,还有更多腰部及中等成本电影,电影市场发展更加平衡。

据猫眼专业版全球票房数据显示,《孤注一掷》中国大陆实时票房超32亿元人民币,连续两周登顶全球周票房榜。除了《孤注一掷》外,《消失的她》票房也超过30亿元,这是影史上首次在一个暑期档内出现两部票房超过30亿元的电影。此外,《封神第一部》《八角笼中》两部电影票房顺利突破20亿元,这四部电影均进入2023中国电影票房榜前10名。

在《长安三万里》里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、壮美的大唐盛景、中国文化的魅力,在《封神第一部》中看见家国天下的神话源头、华夏精神文明肇始的民族记忆,在《孤注一掷》中识破境外线上博彩、电信诈骗等层层套路……今年暑期档电影涵盖了神话、剧情、动作、动画、悬疑、喜剧等多种题材,满足不同年龄段观众的观影需求。

记者注意到,今年暑期档的多部热门影片质量过硬,评分整体上比往年有明显提升。豆瓣电影频道上,《长安三万里》8.3分,《封神第一部》7.8分,《八角笼中》7.5分,《茶啊二中》7.7分,可谓叫好又叫座。

本周,暑期档与“七夕档”的碰撞,让暑期档刮起了一阵浪漫的风。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,“七夕档”总票房突破3.6亿元,电影《孤注一掷》成为“七夕档”票房冠军,《学爸》《念念相忘》位列第二、三位。

“随着各种类型影片不断进场,整个暑期档呈现出非常丰富的生态,疫情之前观众的文化消费习惯、观影频率、社交的诉求,在这个暑期档集中恢复。”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告诉记者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从7月7日起,暑期档连续多个周末出现周日票房超过周六的现象。电影市场研究专家蒋勇认为,这说明电影口碑效应在发挥作用,“电影品质吸引了越来越多观众走进影院”。

相关数据显示,暑期档里有52.7%的观众是今年第一次走进电影院。同时,年观影量达5次以上的资深影迷占比也明显提升。这一现象说明低频用户的观影习惯正在重新培养,高频观众的基本盘也得到巩固,中国电影市场正在稳步、健康地走向复苏。

放眼全球,今年的国际电影市场整体表现并不如意。今年以来,只有《超级马力欧大兄弟》和《芭比》两部影片的全球票房超过了10亿美元。相比之下,中国电影大盘的热火朝天显得格外难能可贵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5月,为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,财政部、国家电影局联合发文,自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。这一政策红利无疑将利好暑期档、国庆档各优质影片定档落地,带领电影市场持续升温。

文旅消费市场火爆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、强大韧性

“暑期文旅市场如此火热,与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直接相关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德勇告诉记者,随着积压的旅游出行需求得到释放,各类文旅消费在今年春节、“五一”、端午等假期就已经显露暖意,并在暑期达到了一个高峰。

除了“报复性”消费现象,张德勇表示,这还与消费升级态势明显、服务消费市场供给质量有明显提高相关。“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,广大消费者已不再局限于有形的实物消费,而是向无形的服务消费拓展和升级,突出从消费中获得更多的消费愉悦,出游、看演出、观影就是这种服务消费的重要构成。而为了顺应消费升级的需要,各方面近些年都不同程度提高了消费市场供给质量,在更高水平上适应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化、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。”

在张德勇看来,暑期三大消费市场亮眼的“成绩单”,是消费的“主引擎”作用凸现的一个缩影。“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在于内需,尤其在于消费。上半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.2%,大幅高于2022年全年,也明显高于今年一季度。”张德勇表示,推动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,需继续利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明显优势,着力扩大内需,进一步增强消费的“主引擎”作用。

文旅消费高涨的热度背后,是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。“这两年,尤其是今年以来,文化消费是爆发的状态,而且无论从占比,还是增速上来看,甚至超过了传统意义的刚需,正在成为刚需的一部分。”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表示,消费者对于心灵寄托、情感链接的需求越来越强,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发的热爱越来越强,在以文化为引领,文化高度浸润的多元复合场景,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最高。

暑期过后,应如何延续消费市场热度?张德勇认为,应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。“把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,不断提高消费市场供给质量,尤其应做好服务消费市场的供给改善,以高水平供给对接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,让消费者不仅得到物有所值的消费,也能从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。”

张德勇称,各地应从本地实际出发,在持续推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中,注重打造本地特色,比如结合本地的自然禀赋、历史文化等特点,形成差异化的高质量消费供给,避免千篇一律,推动文旅消费转型升级。

“暑期经济”火爆,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。很快,又将迎来中秋节和国庆节长达8天的“大黄金周”,将推动下半年的文旅市场进入新一轮热潮。

(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记者 李云舒 韩亚栋)

关键词:

热点文章
热点 图片